s
中国学校体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堵点与着力点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6 10:53:07
       2023年7月2日,由《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办的“上体学报思享汇(三)——中国学校体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堵点与着力点”研讨会通过线下+线上的形式举行。会议由上海体育大学唐炎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教授、首都体育学院李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黄爱峰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彭小伟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水泉教授等5位学者及部分博士生代表参与线下“圆桌”研讨,首都体育学院周登嵩教授担任学术总评,来自全国各地的1.3万余名专家、学者在线参与会议。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自主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上体学报思享汇”的第三期,旨在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学术关切,通过“焦点小组”的形式与会嘉宾就中国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研究的偏差与校正、新时代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挑战与趋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新动向与实施方略、中国学校体育目标与内容设置的底层逻辑、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一体化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探讨中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唐炎教授指出,在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改革实践急需理论指导,针对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实践问题也急需理论探讨。同时,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者也必须下沉到实践、与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深入沟通交流才能实现“理论联系实践”。面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今后应在进一步厘清学校体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如“结构化教学”“核心素养”“体育品德”等)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研制学生体育学习质量标准等实现中国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彭小伟教授指出,目前中国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研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学校体育的理论体系是否完整?二是学校体育理论是否需要在继承中发展?一个完整的学校体育的理论体系应由指导思想、规律机制、方法手段三个层面共同构建。然而,不同版本的学校体育教材自成体系,本应具有稳定性的基本原则、规律和概念等缺乏定论或达成共识,从思想理念过渡到具体方法时缺失理论层面的内容,引发人们对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在完整度和成熟度方面的质疑。学校体育中的一些理念、思想、概念和方法,如快乐体育、终身体育、领会教学等需要一以贯之地深入讨论,从而实现在继承中发展。
    
黄爱峰教授认为,新时代中国体育教师教育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卓越体育教师的供给不足,即体育教师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二是在开放型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面临专业化挑战,体育教师的示范性、引领性和不可替代性未能完整地体现。三是体育教师培养的科学化有待提升,学科层面的指导和引领、体育教师教育学的构建仍需重点关注。未来应从提升培养单位、培训机构、生源等层面的质量着手,推动整个体育教师培养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汪晓赞教授指出,当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面临七方面的变化:基于核心素养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强调以体育人;关注身心发展规律,厘清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时序性;关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开展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在应用情景中进行结构化教学,如球类运动应体现对抗性情景;重视每堂课的运动负荷,达到最佳运动强度区间;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通过软硬件设施的辅助、翻转课堂等教学设计重塑体育教育;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水泉教授指出,目前对于体育课的根本目标、根本内容的讨论未能切实推进,主要原因是偏离了传承知识、发展认知能力的轨道,执着于身体运动的手段论效用,遮蔽了体育课的根本内容。体育课的根本内容应立足于由身体运动文化要素构成的“游戏”,其根本目标在于教师适时设定恰当的教学情境(方法、手段)干预学生的身体运动行为,帮助他们转变认知状态,将相关身体运动信息转化、融入自己身体,形成与发展运动认知能力。  
    
李林教授指出,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一体化实施需要解决四大环节的问题:在国家层面,需要解决体育教材编写一体化问题,如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分类、结构设计、运动能力进阶等;在地方层面,需要出台相应的体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重点解决不同学段的衔接问题;在学校层面,需要解决课程实施规划问题,在体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体育健康课程整体的实施方案;在教师层面,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学会为主线推进教学设计,掌握推进课程一体化的具体方法,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可视化检验和评判标准。
    
最后,周登嵩教授对研讨主题和学者观点进行了学术总评。他指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体系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基于实践推动在继承中发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秉持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动课程改革实践的理念。在学校体育理论体系构建中应适时、适当地引入新理论,形成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课时的分配、项目的选择、各学段的衔接应基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定位和特点灵活调整。他认为,理论研究要围绕实践,应从问题出发进行创新和突破,为学校体育贡献新知识、新观点和新原理。
    
由《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组织的此次学术研讨会引起了体育学界的热烈反响和读者的积极反馈。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凸显了学术期刊在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中的服务与桥梁作用,促进了“期刊-学者学术共同体”的协同发展,同时形成了期刊-读者的良性互动机制,共同助力中国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的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Copyright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24443号-1
地址:河北省泊头市解放西路光明街150号  邮编:062150
http://www.btzyxy.com.cn  建议您使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